糖尿病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家社区开了伤口护理中心压疮糖尿病足 [复制链接]

1#

摘要:伤口护理难以通过一次专家诊疗完成,而老年患者也疲于频繁奔波,需要伤口专业护理人才就近为他们解决问题。

家住长宁区新华街道的叶先生,年被诊断为食道中下段恶性肿瘤。由于肿瘤恶化继发淋巴结转移,他的右侧淋巴结巨大,有严重恶臭并发脓性分泌物,医院与家中,治疗耗费了较多的精力。听说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伤口护理门诊,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了——通过门诊的评估、诊断、清创、换药等细心诊治,伤口的情况改善了,恶臭味也慢慢减退,护理门诊护士们专业、细心的态度更让叶先生和家人感动,多次送锦旗以表感谢。

术后伤口愈合、糖尿病足、长期卧床压疮……像叶先生这样,有类似就诊经历的人还很多。然而,换医院?能否在家门口得到悉心照护?今天,在3年的伤口护理门诊经验积累基础上,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口护理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分别与医院足病整合门诊、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口护理门诊签订合作协议,由此,新华伤口护理进入2.0时代:医院专科及专家团队结对,建立上下联动转诊通道;医院建立合作互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平台。

社区为啥要建立伤口护理中心?

“长期以来,无论是家庭医生团队上门,还是中心接诊门诊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都不乏听见居民的诉苦:身上有伤口,怎么处理?”中心主任史生铭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步入老龄化社会后,“慢病在社区”已是常态,而压疮、糖尿病足、血管性溃疡等疾病的高发人群,行动不便是共同特征。“尤其是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是灾难性合并症,发生率高达三成;寒冬季节的低温烫伤高发也占社区伤口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这些伤口护理难以通过一次专家诊疗完成,而老年患者也疲于频繁奔波,需要庞大的伤口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就近为他们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开设伤口护理门诊的初衷。”

年,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试水。最初,只有一名护士做些急性伤口的简单换药;随着居民口口相传,病例增多,伤口种类的复杂性也提高了,中心决定逐步扩大专业队伍。据悉,目前中心共有6名成员(1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从事相关工作,其中2名具备伤口护理适任证书。

3年来,开在社区的伤口护理门诊越做越大:从至年,门诊量分别为、、人次,换药量为、、人次,伤口护理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增加了清创、拔甲、脓切、脂肪瘤切除等项目。

软硬件同步升级,家门口享受三级专家会诊

年,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伤口护理门诊做了硬件升级——从一间诊、一个人、一张床,到如今一楼的全新空间,外科无影灯、毫米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等伤口辅助治疗仪也一应俱全。史生铭介绍,伤口护理中心成立后,团队还将在服务途径上探索更便捷的模式,在门诊换药基础上,逐步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发展病房换药、居家换药。

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软件更新。目前,中心已建立11种急慢性创面的社区临床、护理诊疗路径,根据患者基础信息、疾病种类、敷料使用、换药周期等个案管理记录观察伤口愈合和转归情况,为后续伤口护理积累数据。据透露,借由伤口护理中心平台,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医院主任和副主任医师进行专业指导及后盾支持。

中心总护士长陈丽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医院糖尿病足门诊的合作后,社区疑难患者不仅可享受绿色转诊通道,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也可直接通过网络会诊得到专家诊疗建议。同时,与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也将促进平级医疗机构合作,带动优势学科发展。“今年,我们计划还将培养1至2名护士考取伤口护理适任证书,医院脱产学习2个月,在实践中掌握更多临床技能。”伤口护理中心成立后,每个护士也有了“一专多能”的发展空间:如针对压力性损伤(压疮)、糖尿病足、术后伤口愈合等进行深入学习,最终建立专病医疗(糖尿病专病)+专病护理(如压疮护理、造口护理)+家医+家护+病房护理+中医护理的多团队协作模式。

长宁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池捷表示,伤口护理中心的成立是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口护理门诊服务的新起点,长宁区卫健委主任葛敏期待,“我们希望更多社区医疗机构能进一步聚焦居民健康需求,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合作发展、提升服务、做强品牌,着实解决居民就医问题,让家门口的服务更贴心、暖心。”

栏目主编:顾泳文字编辑:黄杨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