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问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如何治疗 [复制链接]

1#
什么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如何?

中医学对糖尿病早有论述,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大宝库,有许多治疗方法和疗效是西医、西药所不具备的。所以,治疗糖尿病必须采取中、西医并重的方法。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中医、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各有特长,也各有其弱点,应该发挥各家所长,并充分利用另一治疗体系的特长,才能达到良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西医的特点是疗效强而明确,特别是降糖作用,中医无法比拟,目前尚未发现降糖作用很好的中药。若想用中药和西药比降糖效果,那是用中药之短比西药之长。

那么中医中药的优势何在呢?其一,是明显的减轻症状的效果,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解决西医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举例说,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已很好,尿糖已阴性,却仍感到口干又不欲饮,疲乏无力,西医不好解释这种现象,也没有什么特殊治疗办法。而中医则认为降糖只是解决了“标”的问题,没有改变肾阴虚的“本”。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本”是贯彻始终的阴虚,特别是肾阴虚。糖尿病早期为阴虚热盛,中期为气阴两虚,晚期为阴阳俱虚。主张用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等治则,如六味地*丸类药物,确实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医、中药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治疗并发症,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西医、西药有时也一筹莫展,如中等程度的肾脏或眼底病变,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等。中医则可能通过辨证论治,采取全身综合性的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第三,部分中药还有辅助降糖作用。所以,中、西医结合,主要靠西医降糖、调脂、降血压,靠中医辅助降糖、减轻症状、防治并发症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同时应提请患者注意,在进行中医、中药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大量服用蜜丸药、含糖冲剂和口服液,以免造成血糖波动。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病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和因人施治,把人体当做一个统一体,因人而异地分析、治疗。中医认为作为一个疾病来说,糖尿病的共性是热与虚,尤以肾阴虚多见。阴虚则生内热,燥热则伤阴津,所以患者常有津液不足的表现,证见口干、舌燥、喜饮、盗汗等,同时因肝阴、心阴、脾阴、肺阴和胃阴的不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到了晚期,阴虚日久,导致脾肾阳虚,临床上又出现了虚寒之证。糖尿病的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则多属于气滞血瘀之证。

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治则包括清热润燥、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除能减轻症状,治疗并发症外,还有轻度降糖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些药物名字虽像中药,但实际上是中西结合的药物,这类药物中所用的西药主要是优降糖,在使用中切莫将之误认为“纯中药”,以至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症而危及生命。医务人员和患者不得不防。

糖尿病五种情况最适合中医药治疗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在任何时候使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都是适合的,但临床观察显示,以下六种情况应用中医药疗效更为显著:

①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一部分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受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受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发生率;

②治疗轻至中度2型糖尿病: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内;

③对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有些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出现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对此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④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好坏密切相关,其微血管病变尤其如此,西药在降血糖方面药物很多,其作用机理明确,临床疗效肯定,但临床上许多患者虽然多种降糖西药联合应用,血糖仍难以达标,而且长期大剂量地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究其原因,影响血糖的潜在因素却是失眠、便秘、慢性感染、情绪抑郁或焦虑等等,这些因素促使血糖升高,中医药虽然在直接降低血糖方面作用缓慢,但却可以通过对血糖难控因素的治疗,达到控制血糖甚至减少西药用量和种类的目的;

⑤预防和治疗慢性并发症:针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而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与中药合用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一旦出现,现代医学无法完全逆转,在这方面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多脏器、多组织的病变,能把握该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基本法则,分病分期分阶段辨证施治,会取得较好疗效。

积极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西药的降糖效果一直为医生和患者所认同。然而,对久服药物的*副反应、低血糖、继发性失效、血糖控制良好但并发症没有改善等,一直以来是临床中的难题。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发现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独特效果。

医院临床观察证实,中药丹红注射液配合脑心通胶囊、通脉降糖胶囊,可帮助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丹红注射液及脑心通胶囊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效,在临床中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能明显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且无*副反应。

丹红注射液由中药红花、丹参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丹参味苦性微寒,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为辅药。二药皆入心、肝经,祛瘀生新,祛邪而不伤正,内外通利,行气活血之功尤为显著,有助于增加机体有效微循环灌注。

脑心通是根据中医的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论制成的复方胶囊,由*芪、水蛭、地龙、全蝎、当归、川芎、丹参、赤芍,乳香、桃仁、红花、桂枝、牛膝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可用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

通脉降糖胶囊的处方来源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祝谌予教授的降糖活血方,经现代研究发展而来,此方由*芪、玄参、太子参、*连、苍术、葛根、水蛭、绞股蓝、山药、丹参、冬葵果等11味中药组成。通脉降糖胶囊组方合理,多症兼顾。具有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之功,可以缓解肢体疼痛、皮肤瘙痒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又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全面保护肾脏;养阴清热、凉血明目之功,可以改善微循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建议患者在住院期间,以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通脉降糖胶囊进行治疗,出院以后,继续服用脑心通胶囊和通脉降糖胶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