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控制血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的选择,很少有人把注射技术与血糖达标联系起来。事实上,由于注射不规范,导致血糖控制不力的情况非常多见,甚至引发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首次提出了“三位一体”理念:即注射技术与注射药物、注射装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在注射技术的细节方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介绍说,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注射的角度和捏皮肤的手法、最佳的注射针头长度、合理的器具处理方案等。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下关于注射中出现的漏液、疼痛以及胰岛素针头的处理方法。
一、漏液问题
发生漏液的原因包括:注射完毕后,在皮下停留的时间不够;没有及时将针头取下,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笔芯内的药液就可能经过针尖渗漏出来(由冷到热),或者(由热到冷)空气也可能进入到笔芯中。从外观上看,笔芯内可出现气泡。
漏液不仅造成药物的大量浪费,更重要的是,漏出的胰岛素常常会堵塞针头,造成下次注射剂量不准确。如果是预混胰岛素,一旦发生漏液,则可能导致胰岛素混合比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
解决方法-------注射完毕,针头留置在皮下10秒以上(可在心里默念10秒以上、、……),拔针后及时卸下针头。但在平时由于护理工作繁忙,患者挨个排队打胰岛素,有时很难做到停留10秒以上。那么我们护士要在住院期间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可以一次指导多名患者同时注射(前提是做好核对工作)。这样不但教会了患者注射方法、还做了健康宣教、也暂时减轻了工作压力。患者积极性也较高。
二、如何避免疼痛
疼痛是患者反映最多的问题,胰岛素注射时,注意以下问题,可以避免疼痛:
①已使用的胰岛素室温放置
②待酒精挥发后再注射
③笔芯内无气泡
④进针要快
⑤进针和拔针时方向要相同
⑥肌肉放松
⑦更换注射部位
⑧每次注射更换针头
⑨避免在有瘢痕和硬结的部位注射
⑩避免在毛发根部注射
使用较短较细的专用针头
缓慢注射,并确认注射器的活塞或胰岛素注射笔的按键已全部推入
三、注射完毕正确处理针头
以上的图片相信内科护士都不会陌生。所以用过的针头一定要丢弃,否则会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胰岛素注射针头上有一层特殊的涂层,可以在注射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但用过一次后,涂层会有破坏,再次使用会引起各种问题。例如:涂层破坏后注射会感到疼痛,被刮坏的涂层缝隙中会生长细菌引起感染,涂层被破坏的针头更容易折断。针尖损坏的后果包括:组织微创伤,注射疼痛,皮下脂肪硬结的发生率增高,因此为了安全。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不但护理人员严禁重复使用针头,还要将重复使用的危害性告诉患者。
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应丢弃在专门的盛放锐器的容器中,容器装满2/3后,盖上盖,密封后贴好标签。切记不可复帽,因为胰岛素针头很细,而且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视力下降。最容易发生针刺伤。
我们知道,正规的针头都有两个保护帽,应该在注射完毕后,将白色大外套套上针头,稍用力将大白套与针头转紧,握紧大白套向反方向一拎,针头便可安全拆卸。
护理人员还应该告诉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针头正确处理的方法。不能随意让针头进入公共垃圾系统处理,防止潜在风险,如在家中划伤幼儿,在外划伤环卫工人或捡拾垃圾流浪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