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TUhjnbcbe - 2020/11/2 11:18:00

从年起,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正式实施,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项目。国家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免费提供4次面对面访视服务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服务。

4次访视内容包括:

询问2型糖尿病相关症状,记录体征(血压、血糖等),日常饮食、运动、药物使用情况,并据此更换或维持医疗处方和建议。一旦碰见危急情况,比如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或低血糖等事件,乡镇卫生院还需要协助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访视时间每3个月1次是基本款,如果另有需要,经医务人员判断后可以接受相应的升级款免费服务。

1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

体温、脉搏、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您随时可以前往居住地所在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是否为高危人群的评估。如果确定是高危人群,社区医生将会提出生活方式改变的建议。除此以外,高血压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至少测一次血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以便观察到血压/血糖的变化,及早采取措施,以防“小病酿成大病”。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看过来~~~~

01杂一点儿

杂一点儿,通过合理地搭配来控制血糖。

?主食杂

不同的食物,对我们血糖的影响不同。

我们每天都吃的含淀粉多的主食,特别是精白米面,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是对我们血糖影响最大的食物。怎么合理地降低这些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对血糖影响不那么大的杂粮、杂豆,还有薯类等食物来当主食: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少吃点儿精白米面,适当增加主食中杂粮、杂豆、薯类的比例。

?种类杂

除了主食,我们还要做到食物种类杂。吃饭的时候,主食搭配适量的蛋白质和大量的蔬菜,这样的混合饮食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避免出现较大的血糖波动。

02粗一点儿

各种主食是影响血糖的主要食物,这里就不得不多说几句。

主食要粗点儿好,主食的选择,我们掌握一个原则:选粗不选细。

举个例子,在买面条的时候,多选全麦的;买米的时候,多选粗杂粮,就算是本来对血糖影响就比较小的薯类,整个儿的煮土豆就比捣碎了的土豆泥好。

03懒一点儿

许多糖友和糖友的家属,为了避免餐后血糖升高,在做饭时可谓是绞尽脑汁,其实,恰恰相反,给糖尿病人做饭,应该懒一点。

蔬菜能不切细就不切细,豆子能整粒吃就不煮烂,米饭、面条,能煮得硬点儿就不要煮得太软,水果能吃整个的就不要榨汁。

因为,越多地保持了食物的天然形式,减少加工烹调,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的速度才会越慢,餐后血糖也不会升得太快。

04瘦一点儿

糖尿病人,肉不能少。

但是要记住,吃肉要吃得瘦一点儿,选瘦弃肥。虽然,脂肪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但是,脂肪能量也高。

而糖尿病人需要控制总能量,如果进食大量肥肉,很容易造成能量超标,引起体重上升,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所以,大家在吃肉的时候,尽量选择瘦肉,吃鸡鸭鹅等禽肉,要去皮。而鱼肉由于脂肪含量低,也是很好的选择。

05淡一点儿

烹调的时候,淡一点儿。

许多糖尿病人,不单单是血糖高,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

而许多糖尿病并发症都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关,这就提醒我们,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就需要控制血压、血脂。大家吃饭的时候,需要注意吃得淡点儿:油盐都要少点,以帮助控制血压和血脂。

一般而言,每人每天的盐控制在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以内,油控制在25~30克(约2瓷勺)比较好。

也许大家要问了,这清汤寡水的,吃不惯怎么办?答案就是,利用食物调味。比如,可以用大蒜、香葱来增香,用虾皮、蘑菇来提鲜,用生姜、桂皮来去腥。

另外,一些烹调技巧也很重要。用不粘锅来做饭,就比传统的铁锅用油少;出锅前再放盐,就可以用较少的盐达到需要的咸度;选择白灼、清蒸等方法,就好过红烧、*焖。

06忌一点儿

虽然我们常常说,糖尿病人没有什么禁忌,啥都可以吃,但是,还是有两个东西要严格忌口:烟、酒。

?戒烟

烟中的有害成分,比如尼古丁,可以损伤血管,对于糖尿病人而言,长期的高血糖,就已经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如果还吸烟的话,对于血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长此以往,许多和血管相关的糖尿病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都会找上门。

?限酒

喝酒,特别是空腹喝酒可以诱发低血糖,而对于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常见药名是格列XX)的糖尿病人而言,就更加危险。

所以,糖尿病人不应该喝酒。如果是非喝酒不可的场合,需要严格限量。

合理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从而保证病人正常的体重和体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