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临床福利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
TUhjnbcbe - 2020/12/20 14:19:00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益性科研行业专项课题《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课题组,医院仝小林教授为首的研究队伍,以糖尿病为例,结合以往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草案。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推出有一段时间了,一些临床医生将此标准应用于临床实际,为临床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小编现在就带您了解下本标准的基本内容。如此贴心的小编,您是否感动得不要不要滴~

本标准有什么特点?主要研究什么呢?

导读本标准特点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标准(草案)》采用“证据、共识、临床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标准中的条文与条款。依据是全方面的:

评价文献资料所得出的证据等级

获得名老中医评审与权威专家的共识

以临床验证的结果作为检验条款的重要依据

根据临床验证的反馈结果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研究内容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共包括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泌汗异常、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胃肠病、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足、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等15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五个条目,其中处理原则为每个部分的重点,包括基础治疗(饮食、运动、心理),辨证论治,其他疗法(中成药、针灸)和西医治疗原则等。

所形成的标准被认可,能推广,立得住,都是新的研究成果哦~~

不仅仅15个部分内容精彩,本标准中引言部分画龙点睛,仝小林教授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他有关于糖尿病的学术想想。

引言

仝小林教授在多年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肥胖2型糖尿病分为实胖和虚胖,认为早期虽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其临床症状可归结为“郁”,而“郁”的病理因素各不相同。DM为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其病机演变基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

“郁”的阶段代表疾病的早期。肥胖2型糖尿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而致食郁,食郁中焦有碍脾胃升降,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胃气滞,肝疏泄不及形成肝脾气郁,郁久化热;肝脾气郁,中焦气滞,气机升降受阻,水液代谢失常,运化不健,则水湿不化,津液不布,为湿为痰;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艰涩受阻,也可为痰为湿。故以食郁为先导,形成食、气、痰、湿、热、血六郁。实胖型患者的病机多是以食郁为先导的六郁,且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其病机以脾虚胃郁为根本;而瘦型患者其病机多是以肝郁为主。把“郁”做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机特征也符合糖尿病的发病特点,这一阶段相当于糖耐量受损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分泌尚可代偿。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消渴症状,但多有多食少动的生活习惯,体重多超重。治疗上多以基础治疗为主,即改变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采取适当运动锻炼,有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大大减少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热”的阶段代表疾病的发生。郁久化热,究其脏腑不外胃热、肝热,亦可兼肺热、肠热,表现为消谷善饥(胃热)、易怒口苦(肝热)、大渴引饮(肺热)、便秘(肠热)。此期虽可耗气伤阴,有气阴不足的表现,但决非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治疗上应本着气由热损、津由热耗的思想,以大力清热为法,少佐养阴生津之味,热清而气阴自复。肝胃郁热证在这一阶段最为常见,患者多有形体肥胖、面红、口苦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等表现,治法上以清泻肝胃郁热为主。“虚”的阶段代表疾病的发展。这一期是临床最常见的阶段,病机也最为复杂。燥热既久,壮火食气,燥热伤阴,气阴两伤为始,进而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这一阶段虽以各种不足为其矛盾主要方面,表现为肺胃津伤、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多种证型,但多虚实夹杂,可夹热、夹痰、夹湿、夹瘀等。燥热伤阴,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故肺胃肝肾阴虚多与肺燥胃热俱现;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注于脉中,成痰成浊;由脾运不健渐致脾气亏虚,水饮失运,聚而生湿;瘀则贯穿疾病始终,气郁气滞可以致瘀,燥热内灼可以致瘀,津亏可以致瘀,阴虚可以致瘀,气虚可以致瘀,阳虚寒凝也可致瘀,临床患者多首先表现为舌下静脉的瘀滞,甚至瘀点、瘀斑。这些热、痰、湿、瘀既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也是促使糖尿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这一期是糖尿病的极期,临床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疗尤须着力辨清主次,当虚实两顾,灵活用药。“损”的阶段代表疾病的终末。这一阶段相当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期,或因虚极而脏腑受损,或因久病入络,络瘀脉损而成,结合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这一时期的根本在于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以此为基础导致脏腑器官的损伤。其病机多从气血津精亏损,脏腑功能衰败立论。自祝谌予提出糖尿病的瘀血病机,吕仁和教授提出糖尿病肾病的微型癥瘕学说,瘀血病机已经成为糖尿病中医研究的重要方面。瘀血内阻,使脏腑器官功能失调,机体正气益虚,体内各种代谢失衡,从而促进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随着病情发展,致瘀因素越来越多,瘀血越来越重,因此只有在尽可能消除各种致瘀因素的基础上(或益气,或滋阴,或温阳,或清热),加用虫类活血通络之品才是有效的办法。总之,这一阶段之关键是要抓住瘀血病机,把握络瘀脉损的病理改变,同时结合各种慢性并发症自身的特点灵活辨治。

“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因郁而热,热耗而虚,由虚及损,希望能为糖尿病的中医临床提供一条辨治思路,但还需灵活把握辨证施治的原则,视虚实之轻重,权衡补虚与泻实。辨证必须首先分清目前疾病主要处在哪个阶段,向哪个阶段发展,然后标本兼治,既病防变,未病先治。糖尿病自身的病理特点决定了络瘀贯穿病程的始终,所以不能到了损的阶段,络瘀已著,才开始活血通络,应从早期即开始应用活血通络的治法,对于减轻高血糖的损伤,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引言内容也是干货哦,精彩内容小编自然是先要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愿友谊的小船驶成乘风破浪的巨轮~

为方便业余爱好者阅读,小编先插播下糖尿病小常识~

科普小常识

糖尿病的威胁不仅在于其发生率高,而且还在于它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坏死、肾衰竭、失明等慢性并发症,造成残疾甚至过早死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本标准各个部分是从定义、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精彩内容3

糖尿病肾脏疾病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部分适用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1 糖尿病肾脏疾病 diabetickidneydisease,DKD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目前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的重要原因,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尿浊 turbidurinedisease

小便浑浊,白如泔浆的症状。多因湿热下注、脾肾亏虚等所致。引起尿浊的常见疾病有丝虫病、肾痨、精浊、肾系癌瘤,小儿外感或内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等亦可导致尿浊。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归入本病范畴。

[GB/T.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22.42尿浊]

2.3 水肿 edema

眼睑、头面、四肢、腹背或全身浮肿的症状。一般按病之新久缓急和邪正虚实而有阳水、阴水之分。外邪侵袭,或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而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其常见疾病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肾水、溢饮、脾水、心衰、经行浮肿、子肿等。凡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以归纳为水肿病类。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归入本病范畴。

[GB/T.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22.43水肿]

2.4 关格 blockandrepulsion(disease)

关格是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内蕴,损脾伤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出现上述症状时可归入本病范畴。

3 诊断

3.1 病史

有糖尿病病史。

3.2 临床表现

3.2.1 症状

本病早期除糖尿病症状外,一般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期肾病患者可出现水肿、腰酸腿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伴有高度水肿;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的患者,还可见纳差、皮肤瘙痒,甚则恶心呕吐、手足抽搐;合并心衰可出现胸闷、憋气,甚则喘憋不能平卧。

3.2.2 体征

早期无明显体征,之后可逐渐出现血压升高,或面色白、爪甲色淡、四肢浮肿、胸水、腹水等。

3.3 理化检查

3.3.1 尿液检查

3.3.1.1 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肾病患者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增加,20~μg/min。

3.3.1.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定量0.5g/d;临床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定量0.5g/d。

3.3.1.3 尿常规

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尿蛋白异常,其后可有间歇性蛋白尿发生,临床期可有明显持续性蛋白尿。

3.3.2 血常规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

3.3.3 血生化检查

临床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肾病晚期可见肾功能不全,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3.4 分期标准

本病可分为5期,具体分期标准参见附录A、B。

3.5 鉴别诊断

3.5.1 鼓胀

本病严重水肿时可出现腹水,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如鼓,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多周身皆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则延及四肢、全身。鼓胀每有肝病病史,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聚腹中、面色苍*、腹壁有青筋显露;本病则有肾病病史,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面色huang白或晦滞,腹壁无青筋暴露。

3.5.2 癃闭

本病关格需与癃闭鉴别。癃闭主要以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便不通为主症,一般无呕吐症状。癃闭可发展为关格,而关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闭发展而来。

4 辨证

4.1 主证

4.1.1 气阴两虚证

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

4.1.2 肝肾阴虚证

尿浊,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痛,两目干涩,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4.1.3 气血两虚证

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huang白或萎*,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腰膝酸痛,舌淡脉弱。

4.1.4 脾肾阳虚证

尿浊,神疲畏寒,腰膝酸冷,肢体浮肿,下肢尤甚,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4.2 兼证

4.2.1 阴虚阳亢证

兼见头晕头痛,口苦目眩,脉弦有力。

4.2.2 血瘀证

兼见舌色紫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4.2.3 膀胱湿热证

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腻,脉滑数。

4.3 变证

4.3.1 浊*犯胃证

恶心呕吐频发,头晕目眩,周身水肿,或小便不行,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4.3.2 溺*入脑证

神志恍惚,目光呆滞,甚则昏迷,或突发抽搐,鼻衄齿衄,舌质淡紫有齿痕,苔白厚腐腻,脉沉弦滑数。

4.3.3 水气凌心证

气喘不能平卧,心悸怔忡,肢体浮肿,下肢尤甚,咳吐稀白痰,舌淡胖,苔白滑,脉细小短促无根或结代。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本病基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脾气虚、肾气虚)阴(肝肾阴虚)两虚,标实为湿热浊瘀。所及脏腑以肾、肝、脾为主,病程较长,兼证变证较多。本病发病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消渴日久,阴损耗气,以致肾气虚损;后期阴损及阳,伤及心脾,脾肾阳虚,水湿潴留;病至晚期,肾阳衰败,浊*内停,水湿泛滥。因此在治疗中,应严格遵循辨证。(中医治疗模式参见附录C)

5.2 分证论治

5.2.1 主证

5.2.1.1 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汤(《沈氏尊生书》)加减。*参、*芪、茯苓、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

加减:心悸不宁加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纳少腹胀,大便溏薄加山药、薏苡仁、扁豆。

5.2.1.2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丸(《医级》)加减。枸杞、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加减:五心烦热甚加知母、*柏、地骨皮;口干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加女贞子、决明子。

5.2.1.3 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合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芪、当归、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

加减:乏力明显可重用*芪,小便短少可加桂枝、泽泻。

5.2.1.4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真武汤(《伤寒论》)加减。附子、干姜、*参、白术、茯苓、白芍、甘草。

加减:五更泻可加用四神丸(《证治准绳》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在主要证型中,出现阳事不举加巴戟天、淫羊藿;大便干结加火麻仁、肉苁蓉;五更泻加肉豆蔻、补骨脂。

5.2.2 兼证

5.2.2.1 阴虚阳亢证

治法: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芍药、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5.2.2.2 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解*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连翘、葛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

5.2.2.3 膀胱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血尿合用小蓟饮子(《济生方》)。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滑石、大*、栀子、灯心草。

5.2.3 变证

5.2.3.1 浊*犯胃证

治法:降逆化浊。

方药: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旋覆花、代赭石、甘草、*参、半夏、生姜、大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加减:呕恶甚加吴茱萸、*连。

5.2.3.2 溺*入脑证

治法:开窍醒神,镇惊熄风。

方药:石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送服安宫牛*丸(《温病条辨》)加减。石菖蒲、郁金、栀子、连翘、竹叶、竹沥、灯心草、菊花、丹皮。

加减:四肢抽搐加全蝎、蜈蚣;浊*伤血致鼻衄、齿衄、肌衄等,加生地、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5.2.3.3 水气凌心证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葶苈子、大枣、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干姜。

加减:浮肿甚者可加用五皮饮(《华氏中藏经》);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重用淡附片,加人参。

5.3 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

金水宝胶囊:用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肺肾两虚证。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复方丹参滴丸:用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血瘀证。吞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

六味地*丸(浓缩丸):用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肾阴亏损证。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知柏地*丸(浓缩丸):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证。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葵胶囊:清利湿热,解*消肿。用于糖尿病肾脏疾病之湿热证。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5.4 中药保留灌肠

DKD后期脾肾衰败,浊*潴留,上犯脾胃,出现严重胃肠道症状,可用中药灌肠治疗(具体灌肠方参见附录D)。

5.5 针灸

5.5.1 气阴两虚证

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志室、太溪、复溜、曲骨,针刺用补法,行间用泻法。

5.5.2 肝肾阴虚证

肝俞、肾俞、期门、委中,针刺用补法。

5.5.3 阴阳两虚证

脾俞、肾俞、命门、三阴交、气海、关元,针刺用补法。

5.5.4 脾肾阳虚证

脾俞、肾俞、命门、三阴交、足三里、太溪、中极、关元,针刺用补法。

更多精彩内容等您来拿哟~

点赞就送给您~

这些临床知识您get了吗,还有14个部分内容,限于篇幅和精力,很遗憾不能做一一全面的阐述。小编已累成汪了,“憋”说话,求扩散转发~

本文由郭海燕摘编自仝小林主编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引言和第3部分,内容略有调整。全书对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医生能迅速处理并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方便。全书突出中医特色,展示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ISBN-7-03--2

仝小林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中医糖尿病及内科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分泌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等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仝小林教授在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中医治疗颇有建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多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本文为科学出版社中医药分社订阅号——科学出版社杏林书苑(sci_tcm)原创发布,转载请保持内容及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福利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