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可怕之处不是该病本身,而是其高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慢性高血糖可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等多种组织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
因此,正确认识糖尿病显得尤为主要。
误区一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饱食或高糖饮食、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激(如高热、严重外伤、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等)及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等)等。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病等等。因此,必须多次复查血糖及通过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应激因素以及其他可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才能最终确诊糖尿病。
误区二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所以并不是单纯的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其两大发病危险因素为年龄和肥胖,随着年龄增长,体重的增加,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因素,就越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误区三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
过去,糖尿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但目前,有数据显示,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全世界每天出现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每年儿童糖尿病患者以3%的比例递增,此外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也在增多,到年,将从万升至接近万,因此,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
误区四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行了。
得了糖尿病不能只服用药物,需要综合治疗,饮食控制是基础,合理运动是手段,病情监测是保障,药物治疗是武器,心理疏导不可少,预防并发症为了生活好,教育管理是核心。
误区五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基础上,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误区六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过分苛求血糖的严格控制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的危害主要是会引起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是寿命,不过高血糖的危害通常都是长期、逐渐发生的,暂时不会威胁生命。
而低血糖的危害却是快速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果平素血糖就偏高,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是无法马上适应的,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
误区七胰岛素只有血糖控制不住时才使用。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担心使用胰岛素产生依赖性,从而不到紧要关头是不会使用胰岛素的,除非是体内的血糖hold不住了,才不得已使用胰岛素稳定体内的血糖水平。但是其实不然,我们如果在糖尿病早期就使用胰岛素,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稳定住体内的血糖水平,对于日后血糖不稳定以及血糖引发并发症问题有利,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保护胰岛素细胞功能正常发挥作用。?
误区八经常打胰岛素很容易损伤肾脏。
日常生活中,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是药三分*,而经常打胰岛素势必会对肾脏器官造成极大的损伤。但并非如此,我们身体本身就会自己产生分泌一些胰岛素,而之所以会出现糖尿病问题,主要是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出现了问题;从而我们内部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那么只有通过外部来解决胰岛素不足的问题,当你保持体内胰岛素足够时,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有效保护我们的肾脏器官免遭损伤。
误区九经常打胰岛素会具有依赖性。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在停止胰岛素之后,体内的血糖就会义无反顾的再次上升,这就让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具有依赖性,只要你一打后续就得不停的打才行,不然体内的血糖水平很容易出现反弹。但是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倘若你一旦停止注射胰岛素,而你本身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不是很好,那么依旧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这也就导致你出现停止胰岛素就出现血糖骤燃升高的情况;但是你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经过专业治疗有所改善,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误区十糖尿病可以彻底根治
糖尿病病因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糖尿病无法根治,是一种需要终生控制的慢性疾病。
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可以仅凭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或较少量的药物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这并不等于糖尿病已经被治好了,应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在用药上建议长期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否则高血糖必然卷土重来,导致病情恶化。如果出现随病程发展,胰岛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血糖会出现波动,则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很多朋友在患上糖尿病之后,对于日常糖尿病的相关护理总是不明白,最终由于没有做好自我护理从而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持久不下。所以,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没有患上糖尿病的患者,都要对其误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在日常护理中避开这些误区,这样才能够有效对糖尿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帮助体内的血糖水平起到下降的效果。
说彩小助研究不易,仅供参考,祝君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