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指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也就是说我国现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
长期慢性的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致残,甚至致死,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已经成为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5%-25%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2%-16%的患者会截肢,而截肢患者5年的死亡率高达22%。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在这个基础上,逐步造成足部皮肤病理改变,比如溃疡破损,最后累及深部的各种组织,比如肌肉、肌腱、骨骼等。
除须支付高额医疗费,致残、致死率高,其病因多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往往病变广泛,累及多处脏器。如果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则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及脑梗死等心血管意外,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如何预防、护理糖尿病足?
1、洗脚护脚
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40℃,每天洗脚5-10分钟。洗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足部皮肤,不要用力。趾间可擦滑石粉,使用润滑乳或营养霜,使足部皮肤柔软、不干燥、不皲裂。
2、选择合适的鞋袜
穿着干净、舒服的鞋袜。要选择鞋尖宽大,尺码大小合适、透气性好的鞋子。袜子应选择吸水性好、透气性好、松软,暖和的棉袜,袜口要松,每天清洗袜子,保持干燥清洁。
3、正确的修剪趾甲
一般在洗脚后,趾甲软时修剪最好,请剪平,不要剪得太短,太接近皮肤,否则容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
4、强足部运动,保持足部良好血液循环
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病变的发生。坐下的时候抬高腿部和脚,每天2-3次上下活动脚趾,每次5分钟,分别上下、向内、向外活动脚,帮助血液流向腿和脚;坐下时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不吸烟,不穿紧绷的袜子。
5、每天检查双脚
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鸡眼胼胝和足癣,皮肤裂伤、擦伤,水泡、红肿,蚊虫叮咬伤等。去除胼胝、鸡眼,均应由接受过糖尿病足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6、避免足部损伤
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力争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7、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
严格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8、不要把脚暴露在危险中
不要把脚放在火源或暖气上。不要用化学产品去除胼胝,不要自己用刀切胼胝。避免把脚和热水袋放在一起。避免在脚上使用胶带。避免在人行道或沙滩上行走所导致的严重烫伤。
9、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体育锻炼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规律,保证足量纤维摄入,减少脂肪摄入。戒烟、规律用药、确保每年进行一次足部、眼睛、心脏、肾脏、牙齿等的检查。选择适合您的运动类型、运动时间。例如:步行、自行车和游泳属于较为安全的运动方式;尽量避免跳跃等剧烈运动。
三、糖尿病足该如何治疗?
1、控制血糖
发生糖尿病足最根本的原因是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
2、调整全身代谢
很多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高外,可能还有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这些疾病也不利于创面的愈合,需要调整全身代谢情况。
3、保证血供
糖尿病足创面本身的病理基础是血管供血不足,进行治疗要尽可能恢复血供,比如主要的血管堵了,可以在血管中做支架。
4、保护受损的神经
神经损伤也是糖尿病足病理变化的关键,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措施来保护受损的神经。
5、及时清创
患者出现创面后,要及时进行清创,即将创面的脓液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掉,之后再利用一些方法来加速创面愈合。
6、加强营养
一些糖尿病足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足的问题,治疗时还要加强营养,使患者整个身体机能能够适应创面的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
当足部知觉逐渐会麻木丧失,或无故疼痛,出现各种疼痛的异常感觉,比如针刺感、灼热感、双足发凉冰冷时,尽快到内分泌专科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与创面中心
我院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与创面中心由张磊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已发展成集内科、介入、外科、核医学、中西医结合、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为一体的现代化足病与创面诊疗康复中心,涵盖教育、护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等功能。通过建立一支多学科配合的糖尿病足病医疗队伍,提高患者预防意识,规范糖尿病足病诊断、治疗,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病截肢率,改善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严重并发症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积极推动糖尿病足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工作。
年3月26日,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与创面中心再次升级,成立专业门诊,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足病及创面诊断、治疗、康复设备,致力于解决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及慢性创面等医学难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